2024年11月23日,浙江中医药大学远志琴社里琴声古朴悠扬,由浙江中医药博物馆主办的古琴教学课程正式开启,让我们一起直击活动现场,感受古琴那穿越千年的韵律之美!
“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古琴音韵带领今人重回高山流水、风花雪月,窥见中国文人雅士的思想。授课老师朱诚杰首先简述了古琴的历史、琴身构造、制作工艺、前期准备等,让同学对古琴有了初步认识。
古琴常见样式有仲尼式、伏羲式和落霞式,仲尼式古琴源于圣人孔子,腰身线条笔直,简约古朴,形制规整;伏羲式古琴相传由伏羲创制,形制典雅,音色浑厚;落霞式古琴造型如晚霞般绮丽,线条流畅,极具艺术美感。古琴面板古时由凤凰栖息的梧桐木制成,现常用杉木、青桐木;底板则由梓木等坚硬而耐腐木材制成。琴身构造也充满古韵,暗含“天、地、人”的哲学思想,如底板的两个出音孔——龙池、凤沼,龙凤作为上古神兽代表了“仁慈”与“和谐”;雁足托举支撑;岳山、龙龈等展现高山流水的中国美学;焦尾则源于蔡邕用烧桐木制古琴的历史典故……
古琴在不弹时常垂挂于干燥板壁上;弹奏时置于桌案上,琴首在右,琴尾在左;1弦至7弦从最外侧到最内侧相继排列。演奏前右手需蓄甲,高出手指指肉顶端2毫米左右,并配置专用的琴桌与琴凳。正确的姿势对于古琴弹奏也至关重要。身体正中需对着古琴四五徽间,胸口距古琴约两拳距离,臀部不可坐满全凳,两脚平放,身躯不过于放松也不过于紧绷,持自然形态。
完成调音后,朱老师开始介绍简谱与指法,强调了勾、挑、抹等的要理,同时进行示范,对同学们进行了逐一指导纠正。右手用于弹奏,手指自然弯曲,大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对应托、抹、挑、勾、剔、打、摘等指法。左手用于按弦,手指自然弯曲,用指尖或指甲部分按在弦上,根据乐曲需要移动手指位置。
勾法:右手中指第三指关节发力用指头抵弦,甲尖勾入,重下指而轻出弦。
挑法:右手食指食指屈曲根中两节,用大指尖微抵食指头,挑时大指伸直并微运腕力,斜45°入弦,挑时食指向前推送,以伸缩灵活为妙。
抹法:右手食指中锋平正弹入,不可斜扫,也不可太重,保持音色清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习对学习古琴来说必不可少。刚开始,同学们对眼前古琴并不熟悉,犯错不少,但这丝毫不妨碍大家的热情,反而耐心地练习着。慢慢地,在老师悉心指导纠正下,大家已熟练地完成了“勾挑练习”、“勾挑组合练习”以及“单弦连弹练习”。
第一次课就这样在琴声中结束了,同学们满心欢喜,有朱诚杰老师的悉心教导,他们对学好古琴充满了信心。本次课程由朱诚杰、应艳新共同主讲,在未来的课程里,让我们一点点揭开古琴神秘的面纱,从此琴声不再遥远,而是在指下起舞的音符,让古老的琴声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