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科普

识百草,话岐黄|【花药馨香】丁香花开满城香——丁香花

时间:2023-10-30 作者:博物馆办公室  浏览数:

一、与丁香花相关的诗词故事

图源:香飘韶华工作室

一点两点三点冰冷酒,

白头千头万头丁香花。

大家或许没听过这副对联,但这背后却有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说有个秀才赶考,晚上住店,喜欢上了店里的姑娘,姑娘便出了这上联考他是冰冷酒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古时冰字是水字加一点——“)这上联难度极高,因为前面三字正好和后面对应。秀才当时想不出来,结果郁郁而终,死在店中。念其痴情,就葬在那小店的院中。半年后,坟上便开出了一株丁香花,那姑娘的母亲看见了便说:相公生前没对出来,死后却对出来了,即: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字头。丁和百都是一开头,所以说百字头;香字的禾前三笔正好是千,所以说千字头;而古时万字为是草字头,花也是草字头,所以说万字头。可以说这下联对的是相当工整了,可惜秀才已经去世了。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伤,在雨中哀怨哀怨哀怨,哀怨又彷徨这或许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关于丁香的诗句,戴望舒的《雨巷》中的丁香给大家留下了忧郁哀愁的印象,实际上丁香的花语是纯真无邪、初恋、谦逊、光辉,与忧愁和哀怨完全不搭边。

图源:香飘韶华工作室

还有我们熟知的丁香医生,那医生又与丁香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是因为丁香医生的创始人是哈尔滨人,哈尔滨的市花是丁香花,这个论坛成立的时候正是丁香花盛开的五月,因此得名。



二、丁香生平

图源:香飘韶华工作室

与上述观赏丁香不同,药用丁香又名丁子香、鸡舌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μ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品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花瓣棕褐色或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主产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海南也产。味辛,性温。母丁香为丁香的干燥果实。在果实近成熟时采摘。应用与丁香花蕾相似,但药力较弱,功效较差。



三、作用功效

图源:香飘韶华工作室

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寒证和肾阳虚证。丁香用途广泛,既可入药,又能用作调味剂、除臭剂、麻醉剂等,具有较高的开发及应用价值。综合近些年的文献可以看出,丁香在消化系统及口腔科中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

现代研究表明,丁香进入人体以后能够抑制口腔内细菌和微生物的滋长,可以用来治疗牙疼、口腔有异味、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情况,所以丁香又被称为天然中药口香糖。虽然丁香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但是由于其所含的挥发油成分会对人体的神经造成一定的影响,易导致人体中毒,从而出现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等现象。因此必须注意丁香的用量,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四、临床应用

丁香作为一味温里药,常常与其他温药配伍用于治疗里寒证,丁香气雄而善行,上可达心肺疗胸痹”(《本草汇言》),下可入肝肾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既可内服亦可外用。

丁香可用于胃腹冷痛、呃逆、呕吐等症,丁香温中散寒,善于降逆,故为治胃寒呃逆、呕吐的要药。治呃逆,常与降气止呃的柿蒂配伍(丁香柿蒂汤《脉因证治》);治呕吐,可与降逆止呕的半夏同用,例如丁香散(《妇人大全良方》)对孕吐有一定功效。如遇胃热呕呃,因本品性温,则不宜应用。此外,丁香与肉桂等分,共研细末,名丁桂散。外用则具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阴疽、跌打损伤等症。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丁香的多种应用,目前部分用法临床上已不太常见,但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1. 小儿吐泻。用丁香、桔红等分,加炼做成丸子,如黄豆大,米汤送服。如呕吐不止,可用丁香、生半夏各一钱,泡姜汁中一夜,晒干为末,以姜汁调面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适量,姜汤送下。

2. 婴儿吐乳,粪呈青色。用乳汁一碗,放入丁香十枚、陈皮(去白)一钱,煎开多次后,细细送服。

3. 胃冷呕逆。用丁香三个、陈桔皮一块(去白,焙干),水煎,乘热服。

4. 朝食暮吐。用丁香十五个,研为末,加甘蔗汁、姜汁调成丸子,如莲子大,口中噙咽。

5. 反胃,气噎不通。用丁香、木香各一两,每取四钱,水煎服。

6. 妇女难产。用丁香三十六粒、乳香三钱六分,共研为末,加活兔胆同捣,作三十六丸。每服一丸,好酒化下,此方名如意丹


五、小试牛刀

1、

来源桃金娘科,呈研棒状,质坚而重,气味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的中药是()

A附子

B金银花

C辛夷

D丁香


2、

丁香既能温中降逆,散寒止痛,还能()

A、助阳止泻

B、温肾助阳

C、温中止呕

D、温肺化饮


3、

不宜与丁香同用的药物有()

A郁金

B人参

C甘草

D赤石脂



六、参考文献

[1] 罗兴洪,赵霞主编. 中药传说[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04.

[2]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020年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02

[3](明)李时珍著;马美著校点. 本草纲目[M]. 武汉:崇文书局, 2017.01.

[4] 钟赣生,杨柏灿.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药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07.

[5]朱丹溪编. 脉因证治[M]. 1986.

[6]上海市卫生局. 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5.

[7] 王景.丁香药用价值介绍.基层中药杂志,200014(2):60

[8]陈自明. 妇人大全良方[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9]倪朱谟, 戴慎, 陈仁寿,等. 本草汇言[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0]朱金段,袁德俊,林新颖.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No.40(1):32-35.


上一条:识百草,话岐黄丨【立冬篇】心有暖意,凛冬亦暖

下一条:杭州·亚运丨五行生克与形意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