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名家垂典范
吕炳奎,上海嘉定人,青年时行医。1937年底嘉定沦陷后组织民众自卫队抗日,屡立战功。后加入新四军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曾任浙东纵队司令部司令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担任卫生部中医司司长,有“中医司令“之称。
刘惠民,山东沂水人。毕业于上海中西医药专门学校,在家乡行医。1938年参加八路军,任鲁中八路军二支队医务处主任。后来被派回地方工作,在日寇扫荡时,组织人员挖洞掩藏抗日伤病员和工作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惠民成为山东中医教育的先行者。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青岛患重感冒多方医治无效,请刘惠民前去处方,很快治愈。毛泽东主席赞扬说:近三十年没吃中药了,这药很好。1958年刘惠民任山东中医学院院长。
抗日战争中,在广东活动的东江纵队的一个广州联络站设在青年中医邓铁涛工作的药店里。1938年,邓铁涛因战乱迁到香港,加入党的外围组织。1941年底香港沦陷,邓铁涛一家返回广州,1943年接受东江纵队司令部的指令,在所工作的药店中建立秘密交通站,成为地下工作者接头和采购物资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铁涛曾任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2021年被追评为全国优秀党员。
在全面抗战爆发后,1938年承淡安去到战时首都重庆,参与中央国医馆组织的中医救护工作,后往成都设针灸诊所。面对战争中的药物短缺,承淡安认为“针灸术可代药物疗病”,积极举办针灸学习班,先后培养了数百人。1941年著成《伤寒论新注(附针灸治疗法)》,提出“伤寒各症,皆可用针或灸代替药剂治疗”。









更多展览信息,敬请来馆参观。
展览地点:博物馆一楼临展厅
展出时间:2025年5月-202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