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的第四板块为中医方药显特色。
我国古代有丰富的军事医学经验。但近现代战争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所造成伤病的性质有新的特点。中医药界积极创新,以应对实践需要。
中医方药显特色
在救急方药方面,医家准备方药用于救急。湖北医家冉雪峰为救护工作需要,撰写《新定救护方药注释》,序中说:“当此国家存在,民族生存最后关头之际,不能有所贡献,又何自强之可言?”该书“选中国药材,以西医学理运用科学原理说明,冶中西于一炉”,他还设厂制造救急成药,以供应用。
在国防中药方面,政府与中央国医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应对战时医药卫生状况。鉴于抗战期间药材短缺,1938年5月西迁重庆的中央国医馆成立国防中药研究会,提出一系列中药相关要求。云南白药在战时曾被要求大量生产,以供前线使用。抗战时期,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了常山抗疟的有效成分,以应付奎宁供应断绝。中央国医馆主办了中国制药厂,生产众多成药供应军民。由于战时困难,普遍营养不足,重庆政府1941年曾举行“营养改进运动”。为响应政府,中央国医馆提出发扬中医特色注重食疗,发函征集补养药方,并编写《疗养食谱》六册。
在英勇救疫方面,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的治疗作用。抗战后期,日军对我国发动了罪恶的细菌战,多次引起鼠疫和霍乱等烈性传染病流行。浙江是细菌战受害区之一,不少中医积极参与抗疫,有的献出了生命。在细菌战引起的鼠疫中,鄞县中医方毓麟等10名人组成中医服务处去隔离病院头患者诊治。中医罗济安则公布了治疗“百斯笃(英语鼠疫音译)之特效方”。丽水中医公会的中医师庄虞卿、王以文、唐国俊、王会贞、吴庚伯等人尽力抢救鼠疫病人,将当时治疗疫病验案选用10余例,编成《鼠疫验案》发行。庄虞卿把中药方放在生生堂、同德堂等各药店柜台上,免费提供给鼠疫患者。





更多展览信息,敬请来馆参观。
展览地点:博物馆一楼临展厅
展出时间:2025年5月-202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