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下午,浙江中医药博物馆成功举办“声生不息”喜迎新年古琴雅集,来自校内外的四十余名琴友共同抚琴交流,迎接新年到来。
民国浙派琴家徐元白与张味真、马一浮、张宗祥、张大千、蒋苏庵、吕佛庭、徐映璞、梁在平等文人在杭州举办一月一会的“西湖月会”,共同弹琴、交流。
现效仿先贤,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发起“声生不息”古琴雅集,定期举办雅集活动,从古琴中探索养生新方式。声生不息,声者,琴声,心声;生者,养生,生机。
本次“声生不息”喜迎元旦古琴雅集开场由中华茶奥会仿宋茗战冠军、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曹文佳同学进行点茶表演。注汤击拂,少顷,“白云满碗花徘徊”。曹同学用白茶粉做底击拂出明亮细腻的沫饽,再以绿茶茶膏作画,在茶汤上绘出了一幅翠竹图。


来自浙江琴会的浙江中医药大学胡正刚老师、衢州市音乐家协会古琴专委会副秘书长朱诚杰、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应艳新分别演奏《良宵引》(据《五知斋琴谱》)、《白雪》(据《神奇秘谱》)、《流水》(据《德音堂琴统》)。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在本学期开展了【五音养生】古琴教学课程。此次雅集上,参加课程的同学进行了教学成果展示。《沧海一声笑》、《泛音操》、《仙翁操》等曲目以独奏、琴箫合奏等形式缤纷呈现。



此外,中国美术学院古琴社社长王洋军、浙江中医药大学远志琴社社长蒋嘉航、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斫制工作室苗壮老师、太音琴社李瀚辰老师也带来了精彩的曲目与大家共赏,分别演奏畅游仙境的《挟仙游》、言清洁而无尘滓之志的《长清》、鸿雁高飞的《平沙落雁》、充满西域风情的《春风》。更有浙江中医药大学远志琴社社员崔友名倾情演唱琴歌《关山月》、《归去来辞》。





古琴音乐与健康息息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通过聆听与脏腑相对应的音乐,能够激发脏腑之气与曲调的共鸣,影响情绪和气血,从而达到养生效果。
本次“声生不息”古琴雅集伴随着琴声《普庵咒》圆满结束,寓意新年十方普安、吉祥如意。欢迎更多琴友加入,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相聚!